|
|
2025年11月6日组会交流
编辑:【admin】 加入时间:【2025-11-6】
|
报人 |
刘明秋 |
|
汇报题目 |
漂浮式风力机尾流模型修正
|
|
汇报内容 |
1、介绍了三篇漂浮式风力机尾流模型的相关文献,第一篇文献在固定式风力机尾流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平台纵荡运动速度的影响;第二篇文献在固定式风力机尾流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参数,并基于CFD数据进行了参数拟合,提出了适用于横荡运动的模型;第三篇文献在模型推导过程中引入了平台运动速度与相对坐标修正,并考虑了偏航的影响。
2、近期工作主要完成了漂浮式风力机尾流模型的初步修正,基于动量守恒推导得到了高斯型尾流模型,在模型中引入斜角对尾流分布的影响,同时完成了多台风机功率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斜角会对功率预测产生较大影响。 |
|
汇报人 |
姚一晟 |
|
汇报题目 |
改良致动线方法在流场计算中的应用
|
|
汇报内容 |
1、第一部分是文献阅读,分享了一篇针对翼型的非稳态与稳态流场预测相关顶刊,基于其内容为下一步三维致动线方法修正提供了思路和实践方法。
2、第二部分是近期开展的相关项目工作,完成了北京海油研究总院项目的白噪声计算部分,并在此前研究基础上撰写相关的期刊论文。
3、第三部分是近期开展了自己的项目研究工作,主要汇报了网格收敛性、时间步收敛性,5D处流场计算结果以及湍动能的计算结果,并针对内容进行了相关整理,着手撰写论文。 |
|
汇报人 |
李敏 |
|
汇报题目 |
不同流速对波流耦合放大效应的影响研究及垂荡板对平台运动响应及载荷影响研究
|
|
汇报内容 |
1、介绍了三篇聚焦于波流耦合相互作用的文献,分析了波高、水动力压力、涡旋脱落等水动力特性的非线性放大效应,揭示了波浪与海流耦合作用下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
2、系统研究了不同流速(0.05 m/s, 0.1 m/s, 0.2 m/s)在波流耦合场中对平台运动响应的影响,通过速度场与涡量场分析,发现流速增大会导致平台平均位置下沉、产生首倾姿态,并显著增大纵荡偏移及垂荡/纵摇幅值。
3、对比研究了有无垂荡板对平台在不规则波中运动及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垂荡板能通过涡旋耗能机制有效抑制垂荡响应(最大减少70-80%)和纵摇运动,并降低系泊荷载与波浪力矩。
4、在其他工作中还完成了中南院漂浮式风机气隙计算与特性分析研究报告,包括三立柱45个工况和四立柱38个工况。 |
|
汇报人 |
马振鹏 |
|
汇报题目 |
圆筒型 FPSO 粘性阻尼分析、白噪声工况复现及低频响应研究
|
|
汇报内容 |
1、本次汇报精读两篇核心文献,第一篇为《Viscous damping effect and vortex shedding performance of the novel anti-motion structures on a cylindrical FPSO》,聚焦圆筒型 FPSO 减摇结构的粘性阻尼特性与涡旋脱落规律,分析了缩尺比、锥角、孔径等参数对阻尼系数的影响,通过涡量分布可视化呈现了完整垂荡周期内的涡激脱落规律;第二篇为《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n Adaptive Bistable Point Absorber Wave Energy Converter Under White Noise Wave Excitation》,掌握白噪声波浪的频域离散原理与时域生成方法,明确其通过线性叠加将宽频激励转化为可计算离散分量的核心逻辑。
2、介绍最近的工作,对海油总院项目白噪声工况补充:完成参数设置,通过 Python 实现时域信号生成与逆傅里叶变换,开展 CFD 模拟与 FFT 处理,对比 1 号与 3 号垂荡板的垂荡运动响应及波谱特性,分析不同结构对低频运动的抑制效果,针对原计算速度慢、复现质量与频率分量相关的问题,优化模拟方案。 |
|
汇报人 |
张隆源 |
|
汇报题目 |
内孤立波生成阶跃性初态基于谱反演的模态重建法
|
|
汇报内容 |
1、介绍了Ultra low frequency fields of moving bodies这一专著及近年相关研究。分析了现有研究对甚低频场生成机理分析的差异,相关研究思路与多极展开技术启发了进一步在内波领域的相关工作。
2、最近的工作。主要介绍了内孤立波列生成初态的逆散射谱解析与数值求解方法。通过选择不同形式的可微函数作为ansatz拟设,替换解析解中的不连续阶跃性初值,利用空间离散化将算子本征值问题转化为矩阵本征值问题进行数值求解,通过时空复杂度分析选择了Numerov法作为高效计算算法,完成ansatz形式无关性验证。基于逆散射谱,通过时间反演重建初态色散阶段行为,提取出模态参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