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团队动态
CMHL研究中心2024级硕士生通过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答辩评审
编辑:【admin】     加入时间:【2025-11-2】
         2025年10月24日,CMHL研究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学木兰船建大楼A208会议室,召开了2024级硕士生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会。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专家委员会由上海交通大学邹早建教授,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王金宝研究员和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刘功勋教授级高工组成,邹早建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CMHL研究中心主任万德成教授,以及硕士生导师王建华副研究员、赵伟文副研究员、曹留帅助理研究员和庄园助理研究员出席了硕士论文开题评审会。 2024级15名硕士生徐鑫、张隆源、秦宝禹、秦佳佳、周义成、刘雷轩、严森、刘知雨、胡歆悦、张钦文、王贺贺、马振鹏、孙域恒、包鹏举、肖承江参加了硕士论文开题评审会,CMHL研究中心有关老师和研究生旁听了评审会。

 




       15位硕士生同学向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审会专家,分别详细汇报了各自硕士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案、工作基础、研究方法可行性、计划进度,以及前期已开展工作等情况。
        硕士生孙域恒同学的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航行体操纵数值模拟方法及姿态控制研究”。孙域恒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当前对于航行体操纵及姿态控制的方法与现状,然后讲述了课题拟研究内容及方法,其以建立航行体操纵数值模拟方法及姿态控制研究为研究目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艇-桨-舵耦合运动模型并耦合PD控制方法对复杂操纵运动的水动力特性及流场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系统控制优化姿态控制模型,验证控制系统在复杂水下环境下姿态控制的有效性及实用性;专家评审给出了如下建议:在姿态控制部分首先要明确针对什么环境下(流、浪)等环境,将环境力加入到方程中。此外,在控制上再明确下是否需要用到压载水箱,是做水平面问题还是垂直面问题要明确,在做水下航行体操纵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应工况的潜深及高速低速情况要说明清楚。
      硕士生周义成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温盐驱动密度分层流中螺旋桨尾迹演化机制研究”。周义成同学首先简述了在真实海洋环境中,由温度盐度双因素驱动的复杂密度分层结构、螺旋桨尾迹演化涉及的多尺度物理过程以及现有单一温度分层模型的局限性这三方面带来的核心挑战。其次,介绍了旨在突破现有模型局限的温盐双驱数值模拟方法,详细论述了从理论建模、数值方法验证到螺旋桨近场尾迹精细模拟与远场演化规律分析的完整研究方案,重点探讨了分层流体中尾迹的“涡-波-湍流-温盐”多物理场耦合机制。评审委员会对开题报告进行了认真评审,对课题的选取及研究内容给予了肯定,也对课题的研究重点和技术方案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和建议。专家们表示:选题需明确研究对象,建议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带回转体的螺旋桨尾迹,突出课题的工程化意义。
        硕士生肖承江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考虑液舱晃荡的圆筒型FPSO波浪响应数值研究”。肖承江详细介绍了深海油气获取以及新型FPSO建造的必要性,对比了船型FPSO的不足以及开展圆筒型FPSO带液舱晃荡的水动力响应研究的重要性且探讨了采用CFD方法模拟仿真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最后汇报了已有的工作内容和下一步计划。专家评委针对选题和研究内容给予了详细的意见如研究方案与内容作好区分度不是能混为一谈,对于高周期下的波浪工况是否符号实际需要作好斟酌等,并对之后的工作和研究重点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硕士生胡歆悦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基于CFD方法的船舶尾流场高精度计算分析”。胡歆悦同学首先指出船舶尾流场具有非定常、多尺度、强湍流等复杂流动特征,其物理机制复杂,高精度模拟难度大,且直接影响船舶阻力、推进效率和操纵性,是高性能船舶设计的核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采用DDES等数值方法,结合多种涡识别与涡核定位技术,对JBC标准船型在直航、漂角及横荡等工况下的尾流场开展模拟,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模型可靠性。进一步将研究操纵运动中涡系演化规律与湍流结构变化,揭示宏观与微观湍流的尺度特性及能量传递机制。评审专家对课题价值予以肯定,并建议在题目中体现“操纵性”及关键工况,可以重新考虑工况设置,聚焦定常与非定常流动,明确JBC船型附体配置。研究内容应深入典型操纵工况下的涡演化机理,加强实验对比,突出高精度CFD方法在船舶工程优化中的应用价值,以提升研究的工程意义与推广潜力。硕士秦佳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相同雷诺数下水动与气动噪声全场转化研究”。
       秦佳佳详细介绍了目前水下噪声测量的难点,阐述了在数值上建立气动和水动力噪声关联的重要性。首先利用模态分解技术、小波分解技术、谱分析技术从声源、传播和远场噪声结果三个角度对水动和气动噪声的异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研究水动和气动之间的数值转化关系,基于气动噪声试验数据的高信噪比的特点,得到高精度的水动噪声结果。目前已完成水动力噪声与不可压缩气动噪声之间的数值转化研究。评审专家建议除了雷诺数,还需要考虑马赫数、斯特罗哈尔数等无量纲数的影响,且目前的研究对象仅为圆柱绕流,在潜艇等复杂模型上的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虑。
      硕士生刘雷轩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 “曲面壁面下人工转捩及噪声参数研究”。刘雷轩同学首先简述了课题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是人工转捩关键参数(壁面吹吸法的扰动幅值、位置,物理绊线法的高度、位置)的确定与影响评估,二是不同曲率条件下转捩控制的适配性分析。其次,他介绍了课题研究流程与重点:基于 OpenFOAM 平台,采用大涡模拟(LES)结合 FW-H 声类比方法,对比两种人工转捩方式,以翼型、椭球体、SUBOFF 标模为对象,研究不同曲率下转捩对边界层及流噪声的影响。评审委员会对课题选取及研究内容给予肯定,专家们建议论文题目可突出曲率变化影响,内容上考虑攻角对曲面壁面转捩及噪声特性的作用。
       硕士生刘知雨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基于体积力模型的波浪中船—桨—舵耦合操纵性高效预报研究”。刘知雨首先介绍了船—桨—舵耦合与波浪操纵性研究的现状及体积力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进展,随后论述了拟开展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包括在 naoe-FOAM-SJTU 两相RANS方法的重叠网格求解器平台上开发“升力面—体积力”螺旋桨模块并实现双向耦合,标准模型算例验证流程,波浪中船—桨—舵耦合的操纵性评估方法。最后汇报了论文可行性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积累。评审专家对博士课题的选取及研究内容给予了细致明确的指导,并且对后续工作计划和研究思路提出了建议。
      硕士生马振鹏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考虑液舱储液率的圆筒型FPSO低频响应分析与关键结构优化”。马振鹏同学首先简述了课题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双色波数值模型精度控制与参数匹配问题,现有方法易出现波面形态失真,需优化waves2foam生成参数以确保波面;二是双色波参数与低频响应的定量关联机制问题,当前缺乏“周期比-波高比-低频响应幅值”的数学模型,需明确差频接近平台固有频率时的共振放大系数量化方法;三是垂荡板优化与系泊疲劳的协同设计问题,需平衡垂荡板对低频运动的抑制效果与系泊张力安全裕度,避免理论优化与工程需求脱节。其次,他介绍了课题研究流程与重点:基于OpenFOAM开源平台与课题组自主开发的naoe-FOAM-SJTU求解器,以圆筒型FPSO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构建并验证双色波数值模型,分析周期比、波高比对低频响应的影响规律;针对不同形状、层数、间距的垂荡板方案,以“低频响应幅值最小-系泊低频张力最小”为目标筛选最优方案,优化系泊预张力与布置角度。评审委员会对课题选取及研究内容给予肯定,认为课题聚焦深远海FPSO核心技术痛点,兼具学术价值与工程应用意义。专家们建议论文题目可突出“双色波与储液率耦合”的影响,内容上可补充极端聚焦波工况下的低频响应分析,进一步强化成果的工程适配性。
       硕士生秦宝禹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基于多保真度神经网络的船舶运动响应实时预报方法研究”。秦宝禹首先介绍了船舶运动响应实时预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研究对多保真度数据融合的不足,提出融合CFD高保真数据与势流低保真数据的多保真度深度学习模型,通过CNN-LSTM-注意力混合网络实现运动时序精准预测,并引入共形分位数回归方法提供不确定性量化,增强预报结果在工程应用中的可靠性。评审专家对研究内容表示肯定,并给出了如聚焦具体研究工况,明确多保真度定义等建设性意见。
       硕士生王贺贺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基于CFD和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的水下航行体操纵运动仿真研究”。王贺贺同学的硕士论文针对操纵性试验“成本高、周期长”等难题,拟建立“CFD-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相结合的快速预报框架。论文主要内容为:通过CFD方法对水下航行体操纵运动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求解相关的水动力系数,构建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开发程序实现水下航行体操纵运动性能的快速预报,对典型操纵工况(水平面回转运动、Z型操舵机动、空间螺旋运动等)进行仿真。答辩委员会专家对论文题目和主要内容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并对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和难题进行提醒,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指导。硕士生严森的硕士论文开题题目是“基于SBD的带附体船舶水动力性能多目标优化研究”。
       严森同学首先简述了船型优化在当前环境下的重要作用及裸船体优化性能有限以及船舶附件优化研究较少的现状。其次,介绍了开展基于仿真变形设计的流程,探讨了开展船舶附件的优化设计重点。评审委员会对开题报告进行了认真评审,对课题的选取及研究内容给予了肯定,也对课题的研究重点和技术方案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和建议。专家们建议从实际问题出发,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与目标,突出课题的工程化意义。
     硕士生张钦文的硕士论文开题题目为“海洋油气与风电平台多桩柱结构耦合流场数值模拟”张钦文首先介绍了海洋平台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平台水下各结构间流场干扰的研究现状。随后讲述了课题主要内容以及方法:基于SST-DES模型对海上典型油气平台以及风电平台进行流场仿真求解。在已得到的多柱体结构绕流干扰的结果上对平台多结构进行水下浪- 流- 浮力多场耦合的求解。针对水下多构件“水体-构件-附属结构”多界面特性进行模拟分析。评审专家对该硕士课题的选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给予了详细、明确的指导,并对后续的工作计划和研究重点提供了宝贵建议。硕士生包棚举的硕士开题报告题目为“基于高阶谱方法的广域开尔文尾迹数值计算与研究”。
      包棚举首先简单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随后分别介绍了开尔文尾迹与高阶谱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并提出了该研究的挑战与意义;随后说明了研究目标,阐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方法:Kelvin尾迹的广域性和持久性可能暴露相关航行信息,传统势流方法和CFD计算广域尾迹时效率较低,基于高阶谱方法,兼顾计算效率与准确度,以表面压力分布近似替代航行体对自由表面的扰动,在开源软件HOS-Ocean中添加尾迹计算模块,实现广域尾迹的高效生成与演化,揭示Kelvin尾迹的广域特性,为开发有效的尾迹抑制技术,提升航行体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避免关键信息泄露等提供参考,最后介绍了目前已有的工作积累。评审专家对于课题名称的相关名词使用规范性以及后续工作安排的合理性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硕士生徐鑫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不同偏角对水下航行体壁面脉动压力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徐鑫首先详细介绍了目前在水下航行体壁面脉动压力研究方面的主流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国内外学者在无偏角和有偏角两类典型工况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研究的重要意义,然后论述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包含数值方法以及后处理手段,最后介绍了前期的工作积累和储备。针对此报告,评审专家不仅为硕士论文的研究内容提供了细致且明确的指导,还针对后续工作计划与研究思路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硕士生张隆源开题报告题目为“海洋内孤立波列的精细生成机理及数值实现方法”。张隆源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现实海洋观测结果,对具有代表性的孤立波列生成模式进行识别与分类,明确按不同特征模式进行非线性色散演化的孤立波列所对应的初态物理场特征,根据所得到的孤立波列的生成演化特性,分析其涉及的物理过程中的主导动力学并进行近似简化,通过非线性演化模型对其主导动力学进行建模与刻画。分别通过理论解析与半解析降阶手段分析其谱特征,并通过渐近态分析其解耦后的孤立波列模态时空特性,导出其演化过程的解析数学表达与快速近似数据库作为数值造波算法输入,实现现实海洋孤立波列的数值制备。评审专家给出了考虑与结构物相互作用、强调工程应用性闭环等对后续研究思路与工作开展具有启发性的宝贵意见。

  
       硕士论文开题答辩委员会对15位同学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进行了认真评审,一致认为15位同学硕士论文的选题方向明确、研究内容充实,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专家们同时也对每位同学的研究方案提出了具体建议,为他们做好后续论文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CMHL研究中心主任万德成教授,也对15位同学的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案与创新点提炼等给出具体详细指导,不仅让大家做论文时更加突出问题导向,而且进一步明确了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更好增强论文的创新性与研究特色。









       硕士论文开题评审委员会专家经评议后一致认为,15位同学的选题兼具前沿性与应用价值,研究目标清晰、技术路线合理,且在前期积累了扎实的研究基础,为后续硕士论文工作奠定了良好条件,一致同意通过15位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答辩评审。15位同学对与会专家和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开展好后续论文工作有重要帮助和指导作用,同时,15位同学表示会恪守CMHL研究中心“创新创智·求真求实”的宗旨,在后续研究中坚守初心、务实推进、力求突破,全力以赴高质量完成好硕士论文工作。
 

Copyright © 2006-2019 船海计算水动力学中心, CMHL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SiyuanLab. 思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