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以“智赋创新·力擎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力学大会-2025”在长沙开幕。近5000名力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产业人才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力学学科的前沿发展与创新应用。中国力学大会由中国力学学会于2005年发起并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中国力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学术会议。本次大会为期3天,由中国力学学会联合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共同主办与承办。大会设1个主会场、27个分会场、56个专题研讨会,包含9场大会特邀报告,340余场分会场邀请报告和2000余场专题学术报告,涉及学科领域从传统的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到新兴的微纳米力学、生物力学,以及力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交叉领域,为学界和产业界提供前沿科技窗口和广阔的交流平台。上海交大CMHL研究中心博士后叶茂坤博士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做学术报告交流。
叶茂坤博士在“人工智能在力学中的应用”分会场上作了题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漂浮式风机系泊张力预报”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上海交大CMHL研究中心团队,在万德成教授领导下近年来围绕IEA-15MW漂浮式风机安全运维需求,创新开展空间注意力机制(SA)与卷积神经网络(CNN)融合的SA-CNN模型的相关研究。SA-CNN模型通过漂浮式风机平台六自由度运动与风轮推力历史数据,实现了随机波浪环境下系泊张力的高精度实时预测。采用OpenFAST全耦合仿真构建多工况数据集,验证了SA-CNN模型在预测精度和外推至高海况的鲁棒性优势,并与传统MLP、CNN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有利说明注意力机制在捕捉风-浪-流多参数耦合效应中的有效性。与会者和叶茂坤博士还就SA-CNN模型实时部署策略,以及为跨工况泛化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叶茂坤博士向智能海洋装备领域的学者展示了上海交大CMHL研究中心在数据驱动模型应用于漂浮式风电安全监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最新突破成果,不仅彰显了CMHL研究中心“创新创智,求真求实”的进取和踏实精神,更是通过与同行学者的思维碰撞,深化了对深度学习模型在极端海洋环境预报中“输入特征关联建模”、“注意力机制优化”等核心技术的理解,吸收了多尺度特征融合、长期时序预测等智能算法的新思路,为后续深入开发漂浮式风机数字孪生系统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