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CMHL研究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木兰楼A208会议室,举行2025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CMHL研究中心三位2022级硕士生:孟欣欣、何宜航、郭恩锴,进行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中船集团第702研究所周伟新研究员、中船集团第708研究所王金宝研究员、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陈康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朱仁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喻国良教授组成,由周伟新研究员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上海交大CMHL研究中心的庄园博士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CMHL研究中心主任万德成教授出席答辩会,CMHL研究中心有关教师和研究生旁听了答辩会。
硕士生孟欣欣的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仿生型涡流发生器对水下航行体尾流不均匀性及声学特性影响研究”,采用LES-FWH等方法探究了在指挥台周围安装仿生型涡流发生器对全附体水下航行体声流场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设计方法对仿生型涡流发生器进行参数优化,对比了未安装、安装后及优化后的声流场,发现了三种仿生型涡流发生器与马蹄涡的作用机理。
硕士生何宜航的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不同转捩方式下近壁面边界层流动发展特性数值研究”。论文针对近壁面边界层转捩问题,对平板及水下航行体SUBOFF边界层流动进行数值研究。首先将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湍流模拟方法相结合,计算得到平板边界层自然转捩的全过程,其次系统研究了不同人工转捩方式下平板和水下航行体边界层的转捩过程,揭示了人工转捩方法激发转捩的机理。最后利用壁面解析的大涡模拟方法对水下航行体绕流场进行精细化数值预报,对艇体表面湍流边界层开展系统研究,为水下航行体的噪声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
硕士生郭恩锴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题目为“水下航行体近水面操纵运动数值模拟方法及其特性研究”。水下航行体的近水面操纵研究是工程上对水下航行体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论文围绕水下航行体近水面操纵性能的数值模拟开展了详细研究,分析了自由面对水下航行体操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重叠网格的X形尾舵潜艇的近水面操纵运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不同重叠域之间的嵌套,实现艇-桨-舵的多自由度耦合运动控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系统性分析了潜深和航速对近水面水下航行体操纵性的影响,得出了不同潜深和航速影响水下航行体水动力性能的一些规律性结论。评审专家对课题的选取及研究内容给予了细致明确的指导,并且对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
答辩委员会经过提问、评审和讨论后认为,三位同学的论文内容丰富,答辩思路清晰,在硕士期间做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经答辩委员会表决,一致同意通过三位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建议授予三位同学工程硕士学位。
三位硕士生感谢答辩委员会专家对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在正式提交归档论文之前会进一步把论文修改完善好。同时,他们表示将不忘初心,感恩前行,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CMHL“创新创智,求真求实”的精神和品格发扬光大。每人对硕士阶段、未来的工作生活留下了感言:
孟欣欣:我对万老师的悉心培养,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及大家日常学习生活的关心爱护表示衷心感谢。我以成为CMHL的一员而骄傲,特别是经过硕士阶段的锻炼,已深深镌刻上CMHL的烙印,将铭记CMHL的格言“创新创智,求真求实”,今后不仅努力为CMHL研究中心争光添彩,也奋力为家国事业跑出精彩的人生。
何宜航:在CMHL的美好时光即将结束,在这学术探索的道路上,我并非独自前行,而是得到了诸多良师益友的陪伴与扶持。在此特别感谢万老师和课题组各位老师在我科研工作道路上的助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帮助与关怀,让我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迅速成长,收获颇多。新的一年,祝CMHL大家庭的各位科研工作顺利,生活幸福,身体健康。
郭恩锴:非常感谢万老师、曹老师和各位老师在我两年半的研究生期间里对我的无私帮助,不仅是在学习科研上,更是在生活里的方方面面,让我度过了愉快充实的硕士生涯。也非常感谢CMHL师兄师姐们的教导以及同学们的一路相伴。在未来踏上社会后,我也会面对挑战继续奋斗、奋勇向前。更祝CMHL大家庭在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CMHL研究中心主任万德成教授,答辩委员会和CMHL中心成员,共同祝贺孟欣欣、何宜航、郭恩锴同学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并祝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生活幸福,事业有成,展翅高飞,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