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负责人

课题一负责人

张鉴

      课题一负责人,2005 年 5 月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2005-2009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0 多篇,近年在超大规模并行算法设计和大型并行应用软件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提出“可扩展指数时间差分”系列创新算法,研究成果发表在 SISC、JCP,Supercomputing 等国际一流期刊和会议,带领团队研发的合金材料微结构演化模拟应用在 2016 年入围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ACM Gordon Bell Prize”决赛,是该奖项设立 29 年来首次入围的中 3 个中国团队之一。近 5 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863 计划子课题一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 3 项,国际合作项目 1 项,863 计划课题一项。

课题二负责人

程晓丽

      课题二负责人,工学硕士,研究员,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深空探测领域总师。曾荣获 2008 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巾帼建功”标兵,2010 年航天基金个人奖,2013 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工程三期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研制优秀个人”,2014 年度“探月工程三期返回试验器优秀个人”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创新奖”等荣誉称号,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3 次,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计算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高超声速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负责完成国家重大工程、国防预研基金、863、973、基础科研等预先研究课题 50 余项,主持了探月三期返回、火星探测的气动问题研究;同时完成各类型号课题 50 余项,为型号设计提供了关键气动数据。在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文章 100 余篇。近 5 年承担国防预研基金 3 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 4 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基础理论 2 项。

万德成

      项目负责人,课题三负责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浦江人才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水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 863 课题、工信部高技术船舶创新专项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三十多项国家科研课题。自主研发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软件系统,获国家软件著作权 22 项,专利 6 项,发表论文 420 余篇,其中 SCI 和 EI 收录 160 余篇,入选 2018 年全球高被引中国学者。目前担任国际海洋与极地工程学会(ISOPE)执委会委员、ISOPE 水动力学委员会主席、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船模拖曳水池会议(ITTC)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船舶 CFD 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全球华人计算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底勘查与开发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设计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力学学会理事,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副会长。现担任 6 个 SCI 国际杂志编委,以及 8 个国内核心杂志副主编、执行编委和编委。

课题四负责人

陈政

      课题四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兼党委副书记(正局级)。1989 年 8 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参加工作。历任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常务副所长职务,期间获得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学历。陈政同志技术专长领域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技术,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某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总装备部弹上设备与保障系统技术专业组组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专业组组长,曾获得中国航天贡献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奖励。

课题五负责人

刘建成

      课题五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工信部专家库成员,现任招商局集团海洋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曾获得深圳市人社局“深圳市创新型人才”、国家人社部“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招商局工业集团“创新工作先进个人一等奖”、招商局工业集团“重大创新项目一等奖”等荣誉。2015 年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全球首创 3000 吨、165 米吊高起重船、CM-L200A、CM-L150A 两型自升自航式平台等海工产品,实现了多套核心设备的国产化应用。2016 年带领团队开展豪华邮轮的设计建造和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等研发设计工作,2018 年带领团队申报了《半潜式起重拆解平台开发》项目,并获得工信部批复立项,拥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 5 项,其申报的专利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 3000 万元。